WMO大楼/会议中心

WMO大楼/会议中心

1993年,建筑师Rino Brodbeck和Jacques Roulet向WMO提交了一个Chic Planète项目,以竞争WMO新总部的设计。他们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如预算、地理条件 - 该地段是一个狭长的带状区域,临近道路和铁路,周围建筑林立- 以及对于高效节能的工作环境的需求,亦即其工作人员的需求。

为了具有最大光穿透力,同时具备最佳保温或冷却,大楼使用了铝、玻璃、石材和混凝土作为主要建材。大楼有自己的内部燃气发电机,因此它可在白天昂贵的高峰时段断开国家电网。它采用加拿大井,建在停车场地基中并通过主楼的配套基础设施与各楼层相连。该系统可在冷空气变暖上升时,将其吸收。这种传热的自然过程将大楼保持在恒定的最佳温度,即20到26 °C之间。

将双流动通风系统纳入大楼的支撑柱中既美观又具成本效益,因为这样既无需吊顶也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底层的两层地板有利于增强音效。不用吊顶和地板产生的节余有利于建造创新型的双立面,即建筑物核心周围的保护墙。该功能可作为热气通道,使大楼不受变幻莫测的山区天气影响。它形成了复杂的热光调和。

利用创新性和历史悠久的节能技术,WMO大楼的优雅结构见证了WMO保护环境以及合理、经济地使用能源的承诺。其设计初衷就是利用现代化的设施,改善工作环境。 – WMO 秘书长 G.O.P.奥巴西(1933-2007

大楼的设计是对建筑内外环境和功能的有机结合。狭窄地块的限制迫使大楼采取东西走向,致使外墙暴露在北部凛冽的山风和南部刺目的阳光下。因此,外墙的北面窗户乃永久关闭,以提供保温。

南面外墙则由可开合的嵌板组成。整个墙面都使用了特殊涂层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而向南的玻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以额外提供40%的遮阳效果。南部墙面的设计和构造结合后,只有17%的太阳热量进入。所有内窗均可打开,所以每个办公室都可以调整至适合个人的舒适度。

双层外墙也提供了有效的通风系统,对加拿大井予以补充。在炎热的夏季,该系统结合了自动夜间通风。在从午夜和黎明这几个温度最低的小时里,该系统可通过位于大楼中心的应急楼梯井吸收冷空气,然后通过自动开合的通风设备将冷空气输送到每个楼层。空气循环使得每天清晨每个工位的空气都很新鲜。

这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之一是独出心裁的自然光利用,自然光涌入大楼内部,然后被中央核心部位宽大的浅灰墙壁反射回来。内部办公室的墙壁是玻璃的,可消减刺目的人造光。照明系统的运行是通过一组在给定的空间内对移动做出反应的传感器完成的;能源分配被进一步调整,以考虑可用的自然光,做到照明均衡、一致、低成本。这些传感器是自动的,灯泡本身也是节能型。

WMO大楼同时也是实用并具象征意义的-以源于科学创造的高科技手段对地理条件的回应,也象征了WMO对保护环境和合理、经济地利用能源的承诺。

会议中心

Ali Bigeddi/ WMO

WMO会议中心是秘书处大楼的一部分。其会议室设备齐全,供WMO会员召开组成机构届会、研讨会和各种会议。WMO会议中心还承办其他联合国组织的会议。WMO会议服务处(CNF)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提供全面的后勤支持。

其主会议厅-奥巴西大厅能容纳275人,有8个口译厢。B厅也有类似设施,带一个演讲剧场,可容纳60人,配有五种语言的口译设备。C1厅承双U形样式,可容纳70名与会者和15名观察员,配有4种语言的口译设备。C2厅承董事会型样式,可容纳35名与会者和15名观察员(1个口译厢)。新闻发布室可容纳26名与会者和24名观察员,承董事会型样式(配有4个口译厢)。

所有会议室都配备了Wi-fi。

天然材料组成的时尚现代的装修和精心设计的自然采光给参会代表们共同工作和交流提供了愉悦的环境。

欲了解WMO会议中心的详细信息,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nf@wm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