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O大楼

1993年,建筑师里诺·布罗德贝克(Rino Brodbeck)和雅克·鲁莱(Jacques Roulet)向WMO新总部设计大赛提交了一份名为“别致星球”(Chic Planète)的项目书。他们受到了预算、地理条件等诸多限制(该场地是一个窄长地带,临近道路和铁路,周围建筑林立)以及高效节能工作环境的要求,以满足其工作人员的需求。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HQ building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HQ building
Adobe Stock / oliver de la haye

为了具有最大光穿透力,同时具备最佳保温或冷却,大楼使用了铝、玻璃、石材和混凝土作为主要建材。大楼有自己的内部燃气发电机,因此它可在白天昂贵的高峰时段断开国家电网。它采用加拿大井,建在停车场地基中,并通过主楼的配套基础设施与各楼层相连。该系统可在冷空气变暖上升时,将其吸收。这种传热的自然过程将大楼保持在恒定的最佳温度,即20到26 °C之间。

将双气流通风系统纳入大楼的支撑柱中,既美观又具成本效益,因为这样既无需吊顶,也不会影响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一楼的双层地板还能增强声学效果。不用吊顶和地板产生的节余有利于建造创新型的双立面,在建筑物的核心周围加了一个保护层。这就像一个热烟道,使大楼免受变幻莫测的山区天气影响。它构成了复杂的热光调和。

这座优雅建筑同时采用了创新和历史悠久的节能技术,体现了WMO对保护环境和合理、经济地使用能源的承诺。其设计初衷就是利用现代化设施,改善工作环境。

– WMO 秘书长G.O.P.奥巴西(1984-2003)

大楼的设计是对建筑内外环境与功能的有机结合。狭窄地块的限制迫使大楼采取东西走向,致使外墙暴露在北部凛冽的山风和南部刺目的阳光下。因此,外墙的北面窗户乃永久关闭,以提供保温作用。

南面外墙则由可开合的嵌板组成。整个墙面都使用了特殊涂层以减少紫外线的吸收,而向南的玻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以额外提供40%的遮阳效果。南部墙面的设计和构造结合后,只有17%的太阳热量进入。所有内窗均可打开,所以每个办公室都可以调整至适合个人的舒适度。

双层外墙还提供了有效的通风系统,这对加拿大井是个补充。在炎热的夏季,该系统结合了自动夜间通风。在从午夜和黎明之间这几个温度最低的小时里,该系统可通过位于大楼中心的应急楼梯井吸收冷空气,然后通过自动开合的通风设备将冷空气输送到每个楼层。空气循环使得每天清晨每个工位的空气都很新鲜。

这个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之一是独出心裁的自然光利用。自然光涌入大楼内部,然后被中央核心部位宽大的浅灰墙壁反射回来。内部办公室的墙壁是玻璃的,可消减刺目的人造光。照明系统通过一系列传感器操作,对给定空间内的移动做出反应;能源分配进一步调整,以考虑可用的自然光,以较低成本提供平衡一致的照明。这些传感器是自动的,灯泡本身也是节能型。

WMO大楼同时也是实用并具象征意义的-以源于科学创造的高科技手段对地理条件的回应,也象征了WMO对保护环境和合理、经济地利用能源的承诺。

会议中心

WMO会议中心是秘书处大楼的一部分。

WMO会议服务处(CNF)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提供全面的后勤支持。

其会议室设备齐全,WMO会员用之召开组成机构会议、研习会和大会。WMO会议中心还承接其他联合国组织的会议。

其主会议厅-奥巴西大厅能容纳 270人,有九个口译厢。B厅有一个报告厅,能容纳60人,有六个口译厢供到场会议使用。C1厅采用双U形布局,可容纳110名与会者,配备了六种语言的口译设备。C2厅的会议室配置可容纳35名与会者和15名观察员(1个口译厢供到场会议使用)。新闻发布室可容纳22名与会者和18名观察员,呈U形布局(有4个口译厢)。

所有会议室都配备了Wi-Fi。

采用天然材料的时尚现代装饰和对自然光的精心利用为代表们提供了愉悦的工作和互动环境。

欲获得WMO会议中心的更多信息,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cnf@wm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