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或将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暖的年份,持续异常高的变暖趋势
过去的11年,即2015年至2025年,其中每一年都在176年观测记录中跻身最暖的11年之列,过去的3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3年。WMO这份报告称,2025年1至8月的近地表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了1.42°C±0.12°C。
吸热温室气体浓度和海洋热含量双双在2024年创了纪录,2025年在持续攀升。冬季冰冻后,北极海冰面积创了历史新低,南极海冰面积全年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报告称,尽管因自然因素出现了小幅短暂波动,但海平面长期上升趋势仍在继续。
截至2025年8月,与天气和气候相关的极端事件——从毁灭性降雨和洪水到酷热和野火——对生命、生计和粮食系统产生了连锁影响,协助导致多个区域出现流离失所现象,阻碍了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进步。
“这种前所未有的高温特征,加上去年温室气体水平的创纪录升高,清楚地说明:在未来几年内,要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C以内,且不暂时过冲这一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同样清楚地表明:到本世纪末,将气温降回到1.5°C仍完全可能且十分必要,”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说。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致贝伦气候峰会的声明中援引WMO报告时指出:“每年的升温均超过1.5度将重创经济、加剧不平等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我们必须立即采取大规模、快速行动,尽可能缩小、缩短过冲——在本世纪末之前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度以内。”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峰会即将在巴西贝伦举行。为此,WMO发布了《2025年全球气候状况最新通报》。它是基于科学的参考文献,旨在为COP谈判提供权威证据。它突出强调了关键气候指标及其对政策制定的支持作用,是连接更详尽但发布频率较低的科学报告的桥梁。
报告还介绍了WMO全系统利用天气和气候情报支持决策者的概况。
自2015年以来,报告建立了多灾种预警系统(MHEWS)的国家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从56个增加到2024年的119个。然而,40%的国家仍未建立MHEWS,我们亟需采取紧急行动,弥补这些差距。
国家气象水文服务部门(NMHS)在气候行动计划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这些计划日益重视气候服务,诸如农业、水、卫生和能源等关键部门的季节性展望。近三分之二的NMHS现已提供某种形式的气候服务(从基本到高级水平不等),而五年前这一比例仅约35%。
鉴于气候相关驱动因素塑造着可再生能源的供需格局,预判此类影响十分重要,以便构建可靠且灵活的清洁能源体系。
要点
气温:起升温作用的厄尔尼诺条件导致了2023年和2024年全球气温升高,但于2025年,让位于中性/拉尼娜条件。因此,2025年1至8月的全球近地表平均气温低于2024年,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42°C±0.12°C,而2024年约为1.55°C±0.13°C。
2023年6月至2025年8月的26个月期间,月度气温连破纪录(2025年2月除外)。
相对于前两年,过去三年全球气温较高,这与从2020年持续延长到2023年初的拉尼娜现象的转变有关,但气溶胶减少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升温起了作用。
海洋热含量:根据初步数据,2025年海洋热含量在继续上升,高于2024年的创纪录值。过去二十年来,海洋升温速率特别强劲,表明了地球系统正快速将过剩能量以热量形式捕获起来。90%以上的能量进入了海洋,导致海洋升温。
海洋升温具有深远影响,包括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海洋的碳汇作用减弱。它会加剧热带和亚热带风暴、加速极地海冰流失、并与陆地冰融化一同推动海平面上升。预计这种升温趋势将持续下去,在百年到千年时间尺度上,这可能是不可逆转的变化。
海平面上升:自有卫星记录以来,海平面的长期上升速度有所增加,从1993年至2002年每年2.1毫米增加到2016年至2025年每年4.1毫米,几乎翻倍。这反映了海洋升温和热膨胀以及冰川与冰盖融化的综合影响。
2024年创下了全球年均海平面观测的新纪录。2025年的初步数据显示,自2025年伊始,略有下降——但这可能是因拉尼娜现象和其他因素造成的短暂行为。
海冰:3月份,北极海冰范围达到了1380万平方公里的年度最大值,是卫星记录中最低的最大范围。2025年9月6日左右,北极海冰范围达460万平方公里的年度最小值,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南极海冰范围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三低值——2025年2月的年度最小值(210万平方公里)和2025年9月的年度最大值(1790万平方公里)均为如此。
冰川:2023/2024水文年是全球所有被监测冰川区域连续第三年记录到净质量损失的年份。世界冰川监测服务机构监测的一组基准冰川表明,全球年质量平衡为-1.3米水当量,即450吉吨。这相当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1.2毫米,是自1950年以来记录史上最大的名义冰量损失。
温室气体:大气中三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浓度在2024年均达到了历史最高观测水平,这是有全球综合数据的最近一年。迄今为止,各个地点的测量表明,2025年将更高。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1750年的百万分之(ppm)278左右上升到2024年的423.9ppm,增长了53%。2023年至2024年的浓度增加了3.5ppm,创下近期观测史上的增幅纪录。
极端事件:极端事件在2025年全年造成了大量经济和社会动荡以及生命损失。
其中包括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洪水,以及欧洲和北美的野火、世界各地的极端高温和致命的热带气旋。
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扩大,整合气候数据与科学是整个行业价值链(从发电到输电、配电和调度)上的重要一环。基于气候信息的能源指标使我们能够估计此价值链上每个阶段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在2024年创纪录的高温推动下,能源需求比1991-2020年的基线高出了4%。这是远超前几年的异常需求,且不同区域差异显著,其中非洲中部和南部的需求比平均水平高出了近30%。
这些发现强化了基于气候信息的能源规划与运行的要求。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的扩大,考虑到大尺度气候型态的影响,对于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构建有韧性、灵活的能源系统至关重要。
气候服务:季节性展望和高温健康信息等气候洞察正成为绝大多数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旨在将全球气候承诺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实际进展。
目前,近三分之二的NMHS已在提供基本到高级气候服务,与五年前的约35%相比,取得了显著进步。预计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到2027年,基本到高级气候服务比例预计将超过90%,这取决于国际社会的持续支持。
预警系统:当前,切实有效的多灾种预警系统(MHEWS)的重要性远超以往。联合国秘书长推出的“全民预警”(EW4All)倡议旨在到2027年实现全民覆盖,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自2015年以来,报告MHEWS的国家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从56个增加到了2024年的119个,但仍有40%的国家不具备MHEWS。最不发达国家(LDC)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取得进展尤其显著:仅在过去一年,报告的覆盖率就增加了约5%。
编者按
《WMO 2025年全球气候状况最新通报》将于COP30之际发布。《2025年全年全球气候状况》的最终报告将于2026年3月发布。
在此提供的温度数据截至2025年8月,基于六个国际数据集。本《最新通报》根据WMO会员、合作伙伴和专家提供的素材编制。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 Clare Nullis WMO 媒体官员 cnullis@wmo.int +41 79 709 13 97
- WMO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Office Media Contact media@wmo.int